客厅挂遗像好吗?
逝者驾鹤西去后,为了表达亲属的哀思,有的在客堂内悬挂遗像,亲朋吊唁时一起瞻仰。其实,这样做欠妥。
旧时,家中有人去世,为招引亡灵回归,在通往客堂的路上要撒一路谷子(或绿豆),俗称“落盘道”;在客堂内设灵堂,挂挽幛,搭灵棚,放哀乐;将遗体停放在客堂内的正中间,供亲友前来吊唁祭奠。吊唁活动结束后,把遗体抬到村外,埋在“死人堆”上,这就是通常说的“入土为安”。
人死入土,亡灵就安居在坟茔里,不会再飘荡在外。设灵堂的客堂内有亡灵盘踞不能做其它事。所以,把客堂叫灵堂,吊唁叫送终,出殡叫送丧等。这些习俗沿袭了数千年,所以,在出殡后,亲友们还不能把逝者的遗像挂在客堂内。有的亲属感到不解,其实,这里讲的客堂就是通常说的“正间”。农村老式住宅一般是三间房屋,中间那间叫客堂或正间,用来招待外客、日常会客及办红白事等使用。两侧的房屋,左面(东屋)称寝堂(卧室),右面(西屋)称厨间(厨房)。所以,不能把遗像挂在正间。
亡灵从正间去往下界,途中在东屋短暂停留,这就是人们常说的“七日住东”。随着殡葬改革的推广,遗体火化后入葬骨灰堂(公墓),丧家不“落盘道”、不搭灵棚、不放哀乐、不用正间,而是在西屋接待亲友。这样,就把西屋变成灵堂,叫做“灶间灵堂”。出殡后,仍不能在西屋悬挂遗像吊唁。只有七七(四十九日)结束,才能把遗像挂在东屋的寝堂。
当然,城乡习俗有差异,城镇住房结构与农村也不相同,丧家可在“七七”期内,把遗像挂在内室偏角处,待“七七”期满再挂到卧室正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