客厅适用什么灯?
简单地说,灯具的光源(光点)距眼睛越近,就要越暗。例如:照在天花板上的光,就应该最亮,因为天花板离眼睛最远;照在墙上的光就要略暗,因为墙离眼睛近一些;而直接照射在桌面上的灯以及落地灯就应该再暗些,最后直接照在人眼的台灯就要暗一点。这个亮度的强弱,是因人而异的。一般地说,对同一套住宅,中年人居住时就应该略亮一些,而退休的老年人居住时,就应该略暗一些,而老年人的感觉,通常就是“房子变暗了”。如果用照度计来测量,各处(天花板、墙、桌、地面)的亮度都一样,那么实际的感觉就是:天花板太亮、墙亮、桌暗、地面暗。这种现象在旧住宅中比较常见。而灯具布置比较现代的住宅中,大多有在天花板(或顶角)布置筒灯(射灯)的习惯,如果灯光太亮,也会有“天花板太亮”的感觉。
至于灯光的色彩,应与房间的色彩协调。如果房间装修的色彩较淡,灯的色彩也应以白色为主;如果房间色彩较重暗,或者有深色木装修,灯的色彩就应该用黄、棕甚至红褐色,以免色彩反差太大。
在电灯发明以前,人们长期使用煤油灯(洋油灯)、蜡烛、篝火,对于黄色(淡黄、深黄、橙黄)的光十分熟悉,也很喜欢。随着白炽灯的普及,使白色(严格地说是暖白)的灯光也为大家所接受。但是,对于“蓝白光”(日光灯的早期产品),人们长期是不喜欢的,在室内照明中使用受到很大限制。如今,使用更为广泛的是紧凑型荧光灯(俗称“节能灯”、“节能荧光灯”),在它问世10多年时间中,人们已经对它的蓝白光习惯和适应,因此在选用灯具时,通常对冷光灯和暖光灯不再注意。笔者认为,在一般住宅中,天花板和墙上的灯应以冷(蓝白)光为主,这样显得高大开阔;桌上、台上的灯以暖光(黄白色)为主,这样既柔和,又使人觉得地面较“厚实”。
另外,目前有一种错误的认识,认为“节能灯省电”,而普遍追求节能灯。按照目前我国的生产条件,60瓦以下的白炽灯,已经是最经济(省电)的灯了。因此在一般室内照明中(除局部重点照明外),应以40、60瓦的白炽灯作为“主灯”,如果使用14、20、29瓦的节能灯,虽然也很亮、更省电,但是由于这样的灯太小(灯头直径只有1.5厘米),而使室内显得“小气”,没有足够的“富裕感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