汉朝地板叫什么?

潘希含潘希含最佳答案最佳答案

汉承秦制,宫殿多铺木质地板。《礼记·檀弓下》记载,春秋末年鲁国季孙氏新宅落成“革车三十乘,土木之文未饰”。至汉代,仍有不少贵族人家沿用此制。如王景桓家的住宅里“皆朱户,有堂室;又为木衣楹柱(即把柱子包裹起来)”,其庭院和大门等地用土铺地。而天子、诸侯王宫中却多用石砖砌地。 据《后汉书》载,东汉洛阳皇宫“玉堂、金槛(音jìn)、璧门、铜池”。南越王墓出土的银垫在长沙马王堆汉墓中也发现有相似品,说明当时贵族之家不仅在室内,也在室外铺砌了精致的瓷砖或其他材质的地板。只是这些精致的地板并非人人能用得起,普通百姓的家则多用砖块或石板铺地。

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,由于佛教盛行,人们开始喜欢在居室里供奉佛像,地板的形式也发生了变化。因为佛像是不能够被直接供在地上,以免被亵渎从而造业,所以就在地上铺上织物或毯子,再把佛像安置在上面。这种风俗延续至今,我们在寺院里的拜佛时也会先在蒲团上跪下。

除了上面提到的种类外,还有人提出另一种分类方法——根据木材的来源分。认为木材来源不同,地板的质量也不同。这个说法值得商榷。因为只要是有充足原料并掌握正确工艺的朝代,不管原材料是否易得,质量都应该是稳定的。

区娅珍区娅珍优质答主

《说文·木部》:“榻,婴儿一岁所坐也。榻与版同,榻,至也,幼稚至于行坐之具也。本曰版,版者反也,言其反板而置于地也。字或作榻,榻、榻其制也。榻从木厂声,厂者,殿室之字。榻本堂上殿上之物也。古者以木榻置婴儿也。”可见“榻”就是指板,也就是“榻板”。本是“版”,是“反”的意思,说它是把板反过来放在地上。后来“字或作榻”。所以“榻”和“榻”其实是一个字。

段玉裁《说文解字注》:“榻、榻,榻榻其制也。《说文》从木厂声。凡字于义不甚审辨者,皆曰或,则或曰字其字,或曰字其义也。皆从木台声。其或不从台声者,声讹也。”

“榻”字始见于晋代,“榻”是形声字,由木字边和下边的厂字组成。这里需要说明的是,厂字在作为部首时专指“岩峻”之义。所以“榻”在造字之初就有“高大”的含义。段玉裁在《说文解字注》中就说道:“皆从木台声。”在晋时,“榻”有“高”义,如郭璞注:“榻亦高。”同时,“榻”字又是“榻”的异体字。因此,“榻”字既具有“榻”字的本义“婴儿一岁所坐也”,又具有“高”这一引申义。

我来回答
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,文明评论!